不仅可以看到自然风光也希望把本地文化传播出去——讲述年保玉则的民间尝试
成为雪境月捐人 共同守护雪山圣境
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
雪境语:上周推送的文章中提到了当地人表达:“我希望我们藏族的后代在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的同时,也重视本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本文继续讲述年保玉则地区的民间尝试。
年保玉则扎拉村的伊西卓玛做了多年的导游。她把游客带到自己所在的自然村,村民通过带领游客徒步或牵马的机会获得收入。村里只有8户人家,她注重村里的协商机制,带领大家统一定制订租马的价格,谁家里有事的时候也互相帮忙,避免恶性竞争关系。
社区居民共同出力展示本地民俗文化
一位村民说:“大家日常生活中都是互相帮忙,生活在一起的。”虽然景区关闭了,伊西卓玛带领所在行政村的村民在景区之外的地方开展旅游。2018年,扎拉村59户牧民共同筹资12万元开始邦锦藏家生态园的建设。原县里教育局官员在村里挂职,为项目争取到了15万元。村民自发地把传统的黑帐篷,自家的老砖茶等物品贡献出来,以便向游客展现当地文化。在筹建工作方面,大家免费投工,将来按投工工时不同分红。
邦锦藏家生态园里,村民捐来了自家的牦牛毛织成的布,缝制了黑帐篷。
还要修建传统的炉灶。希望能把传统文化展示给游客。
面对困难社区自寻出路
因为参与的大多数是贫困户,伊西卓玛需要写报告向政府申请更多资金。她也说到了旅游发展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特别是写报告、财务等方面没有合适的人。有心的人未必有能力,有能力的人未必有心。
虽然选择不一样,但每个村子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替代经济。在看到市场经济影响的同时,有三点特别值得关注。第一,是相比之前部落的形式,这些案例更多体现的是以行政村落为主体开展活动。有了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在讲究公平的同时,注重对老人等一些弱势群体的帮助,对村里公共事务的参与。体现了村落作为一个共同体。第二,和政府项目对接,基于政府扶贫的目标,基于贫困人口、妇女等特定人群,合作社得到了政府政策或具体项目的支持。第三,外来的机构可以在信息、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提供帮助。第四,社区的主体性。根据本地条件,寻找不同的定位,推动者也各有不同,在外来机构的推动下,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年保玉则协会成员在行动
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简称“年措”)从07年开始在年保玉则地区开展保护的工作,他们的会员也参与其中开展年保玉则生态保护中各个方面的调查工作,其中一项就是摸底当地的动物植物、年保玉则的历史文化和山川湖泊等等。
勒旺就是其中一个,在访谈中他介绍说:“原来听说年保玉则周围有三百多大小湖,但根据我的田野调查,在年保玉则周围有一百三十多湖,我给每湖都拍了照片,并搜集了相关资料。在我看来,若有外地人来该地区旅游,我必须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讲述我们家乡的神湖故事。2005年起,我在年保玉则周围开始搜集关于神山神湖的故事与图片,我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了解该地区的山水文化。”
《青藏高原山水文化年保玉则志》藏文版
同时年措协会还编辑出版了《青藏高原山水文化年保玉则志》、《论垃圾》、《三江源生物多样性手册》、《藏区旅游不可不知的200事》等来整理年保玉则的生态文化。
文章选自《自然圣境社区保护现状报告》
作者:缪芸
校对:deer
排版:糖豆
相关阅读
བོད་ཁུལ་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༡༡༽ 藏区旅游知识 (11)
བོད་ཁུལ་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མུ་འགོད།༡༠༽ 藏区旅游知识 (10)
བོད་ཁུལ་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མུ་འགོད།༩༽ 藏区旅游知识 (9)
བོད་ཁུལ་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མུ་འགོད།༨༽ 藏区旅游知识 (8)
བོད་ཁུལ་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མུ་འགོད།༧༽ 藏区旅游知识 (7)
བོད་ཁུལ་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མུ་འགོད།༦༽ 藏区旅游知识 (6)
བོད་ཁུལ་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མུ་འགོད།༥༽ 藏区旅游知识 (5)
བོད་ཁུལ་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མུ་འགོད།༤༽ 藏区旅游知识 (4)
བོད་ཁུལ་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མུ་འགོད། ༣༽藏区旅游知识(3)
༢༽ཡུལ་སྐོར་སློབ་སྟོན། ༢༠༠ 2 藏区旅游知识 200
加入雪境社群⬇️分享更多生态知识
添加⬆️雪境小助手